食堂后厨的失守,有从业人员的道德失守、有管理上的技术失守,还有监管层面的失位。
近日,一则“武汉东湖学院食堂员工用脚洗菜”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据新京报报道,湖北武汉东湖学院发布通报称,已辞退用脚洗菜、捡地上香肠的食堂工作人员,约谈了相关负责人,终止了食堂“品味轩”窗口的服务活动,对相关管理人员作出停职处理。同时,学校迅速组织了对食堂各个窗口服务环节操作规程的全面检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食堂内部卫生监管,严防此类事情再发生。
后厨员工穿着雨靴,用脚洗菜;捡起掉在地上的香肠,不冲洗就扔到食材堆里;有员工还悠闲地吸烟,烟雾缭绕……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涉事食堂“用脚洗菜”的行为还是再次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涉事食堂罔顾食品卫生、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引发民众心理不适的同时,也激起了全网公愤。
在引发网友关注后,根据@武汉东湖学院的回应,学校已经关闭了该窗口并辞退了相关工作人员,还对管理人员作出了停职处理。如此处理不可谓不及时,但是相比此事的恶劣程度,还是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处理对相关人员来说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餐饮业从业者本来就是高度流动的,职位含金量并不高,开除基本等于是换个地方。校方虽称是辞退了相关工作人员,但大不了人家“换地方干”。
因此,在开除之外,有关方面更应该考虑完善相关制度,比如引入“黑名单”管理:对于“脚洗菜”等突破职业底线的从业人员,给以“禁入”处罚,才能让“开除”产生力度和痛感。
而除了事后惩治,“后厨沦陷”频发,也提醒有关方面应该将监管前置,加强对食堂内部的卫生监管,严防此类事件再发,不让后厨管理成为死角。比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等,实现“明厨亮灶”,利用智能技术,提高监管效率,提升透明公开水平。
实际上,如今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已成为大势所趋。就在11月2日,北京市在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全部实现了“明厨亮灶”;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等也都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这些地方已经先行一步,也给其他地方带了个好头,其他地方也不妨予以借鉴,用技术堵上监管漏洞。
说到底,食堂后厨的失守,有从业人员的道德失守、有管理上的技术失守,还有监管层面的失位。鉴于此,建立完善有效的日常监管,提高处罚成本,双管齐下,个别从业者的无良野蛮操作才会失去生存空间。□马涤明(媒体人)
12月8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包括川音在内的多所成都高校现已封校。收到消息后,红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四川音乐学院,求证封校消息真伪。据校方知情人士透露,截至发稿,四川音乐学院并未封校,防疫措施与此前相同,校外人员无正常理由及相关证件禁止入内,请广大网友勿信谣传谣。
四川还面向青少年群体创新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让青年人宣传、带动、影响青年人。截至目前,四川省委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报告98场次,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近30场次,直接受众4.6万余人次,各地各部门共开展基层宣讲1.5万余场,直接受众66万余人次。
“‘就’在武汉,‘创’赢未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接大会日前在湖北武汉举办。今年,武汉提出22条政策创新措施,对所有在汉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31万余名应届毕业生给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12月7日,河南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有网友拍摄到一餐厅窗口,身穿工作服装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用拖地的拖把放在做饭锅里洗,此举引发热议。12月8日,餐厅运营公司发布处理决定,表示已经辞退当事人 并处以2000元罚款;此外,给予餐厅经理留职查看两个月,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12月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房地产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在湖北武汉圆满落幕。
记者从昨日在郑举行的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第五届知识产权中原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申请专利10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件。
“听完李书记的宣讲,我作为师范类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能够做到的是不断提升自己,毕业以后为甘肃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四川省委宣讲团分别走进省内多个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单位,开展全会精神宣讲。
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豫人社〔2015〕55号)规定,我校拟面向社会招聘教师42名。8.岗位所需的专业和其他条件(详见附件2《周口师范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教师一览表》);
某高校开展活动,让男同学通过姨妈体验仪,体验女生生理期疼痛。工作人员称,希望通过活动,让同学认识到,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女同学们在生理期拿出卫生巾,就像拿出手机一样收放自然,不再感到扭捏不好意思。
为了全面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拟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长效机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