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11月19日,记者从河南教育厅获悉,截至2020年11月18日,河南省发放2020年度国家助学贷款43.89亿元,资助省内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60.07万人,贷款发放和资助学生数量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添新绩。
(猛犸新闻资料图片)
惠及413.24万名困难学生,创造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2004年以来,河南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银校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教育部等各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要媒体称为“河南模式”。
2013年起,在继续做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基础上,河南省全面实施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建立了“高校”和“生源地”两种模式并行、“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省内高校学生和考往省外高校河南籍学生的全覆盖和“应贷尽贷”。
目前,河南省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264.5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3.24万人次。2016年《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实施后,共资助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7.38万人次,发放助学贷款11.78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我省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和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
本金违约率仅为0.97%,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实现良性运行
“十余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落细。”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下发专项文件,强力推动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
据悉,为全面落实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河南省财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足额安排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省级财政近4亿元、市县财政约1.5亿元,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良性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目前,河南省建立了覆盖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资助工作体系。全省所有省辖市和县(市、区)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中心;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工作组”三级工作体系;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或指定相关部门、明确专职人员负责学生资助工作。
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河南在贷前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建立“三封信”“两节课”“两张卡”和随录取通知书发放政策简介制度,连续14年开展河南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贷中精心组织受理发放,严格管控申请、审核各环节,建立工作周报制度、主任接待日制度,全面实行合同档案电子化,建立市县学生资助微信服务平台125个。今年疫情防控条件下,重点组织各地每天对受理场所消毒、通风,严格落实测量体温、佩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要求,通过提前预约、错峰办理、机构下沉等措施,避免扎堆、排队、拥挤,确保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安全健康。
同时贷后持续加强回收管理。至2020年10月底,到期贷款本金50.96亿元,本金违约率仅为0.97%,远低于国家及我省确定的风险补偿金比例。同时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和学生救助制度,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实现良性运行。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截至11月18日,我省发放2020年度国家助学贷款43.89亿元,资助省内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60.07万人,贷款发放和资助学生数量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添新绩。
6月11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信高中毕业生,向他们详细介绍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希望你读完这封信后,与你的父母亲友分享,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帮助他们打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经济方面的担忧。
今年甘肃省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9.42亿元,30.8万名学生获助“圆梦”。2019年,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外,甘肃省共计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13亿元,资助学生271.2万人。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共向省内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发放2019年度国家助学贷款38.41亿元,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5.61万人,数额、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我省已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我省高校学生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全覆盖,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我省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和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
截至11月15日,我省向省内高校和考往省外高校的河南籍学生发放2019年度国家助学贷款38.41亿元,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5.61万人,居全国首位,基本实现了“应贷尽贷”。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我省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和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我省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和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措施。我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密切配合,落实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强化管理,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