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2020年11月29日13: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从良渚古城、二里头、陶寺

到三星堆遗址、秦陵兵马俑

曾侯乙墓 、海昏侯墓

......

一次次了不起的发现

一件件惊世的文物

向世界呈现了中华大地的璀璨文明

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作出了重大贡献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

在几千年演进过程中

形成了独特的

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铸就了中华民族

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考古事业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是中华民族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

伴随着对文化自信

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必须拥有一支信念坚定 本领过硬

不畏艰辛的人才队伍

必须依靠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

薪火相传 精神接力

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

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十四五时期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让璀璨的中华文明

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文章关键词: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 考古学 伟大复兴 互鉴 文明进程 优秀传统文化 三星堆遗址 制片人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 【央视快评】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久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书写中华文明时代话语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当代中国最为内在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认同。

  • 凝聚人心汇聚民心的重要力量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这与其固有的禀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是加强中华文明凝聚力的制度因素。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