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新闻事业部记者翁春柳,苏鹏 通讯员陈慧 余华
12月8日上午,安阳退休职工陈女士从郑州人民医院ICU病房转入手术室。在进行器官获取手术前,医务人员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 孙芸昊摄
捐献者陈女士今年63岁,是安阳某单位的退休职工。
她的第一个孩子在十几岁时,患骨癌去世。44岁时,她高龄生下女儿梦涵。梦涵12岁时,陈女士的爱人得了脑梗塞,两三年后不幸去世。陈女士和梦涵两人相依为命。
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陈女士的身体一直不好,两年前,她突发脑梗塞,虽然后遗症不重,但也需要定期住院疗养。
11月26日,陈女士在老年活动中心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经过抢救,陈女士被诊断为“脑死亡”。
面对重症监护病房紧闭的大门,家人们哭成一片。
痛苦抉择 捐献器官延续生命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悲痛之余,梦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做出决定,将陈女士的器官捐献出来,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延续。
梦涵签署捐献确认书 孙芸昊摄
经过详细沟通,陈女士于11月27日转入郑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器官捐献前的准备工作。经过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的两轮检查判定,陈女士被确认脑死亡,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
捐献器官为五人带来新生
经过相关医学指标评估,陈女士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个眼角膜符合捐献标准,她将为五名患者带来新生。
据了解,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30。
从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河南省已初步建立起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
| 新京报快评 只有激活监管约束机制,及时斩断内鬼们的黑手,才能打造一套规范公正的器官移植系统。从内部来说,需要强化医疗系统内部监管,鼓励知情者发挥内部“吹哨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在器官捐献与获取中的监督、审查作用;
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介绍,由于潜在器官捐献者多在ICU病房,ICU医生最了解捐献者病情,就有一些人接触ICU医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潜在捐献者信息。随后,新京报记者来到该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未能查询到2月15日捐献者名为李萍的捐献记录。
12天以前,他像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工作时,不幸从高空坠落,导致出现严重的颅脑损伤。8月23日,代明的家人签署了器官捐献登记表,也就是这一天,代明的两个肾脏将在两名尿毒症患者体内继续延续生命。
8月11日,代大明在建筑工地上工作时,不幸从高空坠落,导致严重的颅脑损伤。经过沟通,大明于8月16日转入郑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器官捐献前的准备工作。8月23日下午,代大明从ICU病房转入手术室,在进行器官获取手术前,医务人员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
胡晨(已故) 2004年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后勤部队,入伍两年,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学兵、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6
5.刘传健,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部重庆分公司飞行分部责任机长,b类教员、公司检查员。11.张东堂,男,195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