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毕业于中国人大保险专业,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面试和体检,面试和总成绩排在青海保监局专业监管岗位第一,后被告知性格内向取消录用。另2名考生也被拒录,原因为协调能力弱和年龄太小。对此,青海保监局负责人称招录符合要求,经得起监督。(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三位考生经过多轮厮杀,一路过关斩将,眼看就要实现当公务员的目标,却没想到最后关头却折戟沉沙,功亏一篑,尤其是考生黄红还是专业监管岗位的“状元”。对于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以及招考单位给出的解释,当事考生难以接受,公众也难以理解。因为在这次招考的岗位要求中,除了职业属性、学历、英语成绩和专业要求等硬性指标外,只要求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其他不限。
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工作确实有促进作用,但性格内向是否就一定没有沟通力,就不胜任工作,这需要实践检验,仅凭招考单位一面之词很难服人。而且,招考负责人称对黄红的考察“不是个人认为怎样就怎样,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怎么样”,也就是说,认为黄红内向是别人的看法。黄红原来所在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跟她朝夕相处,最有发言权,但她们却认为黄红“与同事相处和睦,交流融洽”,看不出有什么性格问题。可见,黄红并不是像只见几面的招录人员所说的性格内向。还有,招考负责人还告诉黄红可以推荐她去当地的保险公司就职,众所周知,保险公司更需要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难道招考单位忘记黄红“性格内向”了?
何况,考生性格内向、年龄太小,在面试期间应该都会有所发现,为何招录单位直到他们通过面试,准备录用时才指出。是招录单位面试把关不严,还是有什么其它的猫腻,这不能不让人有所质疑。
招考单位招录时很“蹊跷”,回应时又很强硬。对拒录的三名考生,招考单位只口头通知,拒绝出具正式的书面文件。口口声声称招录符合国家公务员录用的规定,并愿意接受社会的监督。但却以“保密原则”为由,对外界封口,拒绝透露相关的细节和依据,这哪里是欢迎监督,分明是拒绝监督,哪里是尊重公众知情权,分明是蔑视公众知情权。
随意用个不能让人信服的理由,拒绝录用笔、面试过关的考生,随意口头通知,拒绝出具书面拒录理由,随意以“保密”为由,拒绝公众监督,在这起招考“罗生门”里,随处可见招考单位的随心所欲和霸气外露。公平和透明是公考的生命线,但这次公考,“状元”被刷,公平何在?监督受阻,何来透明?
不是考生性格内向而是权力霸气外漏。公务员考试关乎国家法纪,政府信誉和考生的利益,任何的不规范操作都将伤及考生的利益和感情,损害政府和公考的公信力。对于这起公考“悬案”,有关部门应该立即调查清楚,及时“解密”,给考生和公众一个明白、让人信服的交代。(郭鑫)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