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十八大报告
中国有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选择的重要性。选择了种瓜,得到的绝不会是豆子。其实,小至个人,大至国家、民族,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际遇与结果。那么,是什么促使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比较加纳和韩国60年代的经济数据时,惊讶地发现,当时两国几乎差不多同样落后。但30年后,韩国成长为世界工业强国,国民收入直追发达国家,而加纳仍然贫穷如昔。造成这一悬殊差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亨廷顿认为,韩国重视节俭、投资、努力工作、守纪律等价值观是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文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说亨廷顿的比较因为排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社会制度、历史传统、自然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使其说服力打了折扣,那么同一国家内部不同族裔、不同社群之间表现的差异就很难用上述因素解释了。比如,华裔在美国是少数族裔,但华人的平均收入、平均学历、平均住房拥有率不但远远高于非洲裔和拉美裔,也高于占美国主导地位的白人的平均水平。许多美国学者都认为,华裔重视教育、重视家庭,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是决定性因素。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影响社会进步的核心因素之一。拥有了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就拥有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强大动力。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曾一再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但听者喏喏,鲜见其效。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却顺应时代呼唤,高举民主、自由的大旗,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就是价值观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抛弃了僵化教条、陈旧落后的思想路线,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价值观,迅速调动起全国人民的奋斗创新热情,短短30年就使中国从濒临崩溃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是价值观力量的重要见证。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发展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作出这一选择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正如党的十八大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和偏离这一灵魂,失魂丧魄,必然误入歧途。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制度对人民的承诺,是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就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是社会主义制度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把握。兑现这一承诺、落实这一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深化期,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对着空前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团结一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道路前进,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声。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战略眼光。
历史已经证明,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只有真正成为社会意见的最大公约数,成为群众身体力行的原则和标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团结、凝聚、引导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和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比如,同样是“富强”,是“富国强兵”之富强,还是“民富国强”之富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显然后者更有现实意义,更有感召力。再比如,同样是“平等”,是乌托邦式的平均主义的平等,还是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也是截然不同的。显然,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需要全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最终形成共识。
无论如何,我们应当记住:真正有力量的是价值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