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北京东城新源街小区,很多退休老人加入自治管理小组,自己管理小区。 (杨程晨/图)
现在,她年华逝去,北京却日益时尚和发达。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她袖子上的这抹红色充满了岁月的味道。
68岁的张英伦,已经带着她的红袖箍在北京这个现代都市的巷陌间穿行了4年。“我现在出门都戴着红袖箍。”张英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张英伦是百万治安志愿者中的一位。她曾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1999年从学校退休后一直在家照看孙子。2008奥运会期间,她第一次戴上了红袖箍,至今一直坚持着在社区里进行治安巡逻。
张英伦年轻的时候,红袖箍曾是全国流行的政治符号。现在,她年华逝去,北京却日益时尚和发达。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她袖子上的这抹红色充满了岁月的味道。
每天早上,她和同伴一起从家里出门,在海淀区时雨园社区四处巡逻。周一至周五,每两个人一组,上下午各1小时。
在时雨园社区的这支队伍里,有26名治安巡逻员,张英伦是其中一支小分队的队长,带着8名队员。最年轻的队员也已经接近60岁,年纪最大的则已经75岁。
遇到行人吵架,张英伦们就上前去劝解;遇到有人在墙上涂标语,队员们就找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去涂抹掉;遇到行人随意丢弃的烟头,队员就去把火苗踩灭。
大部分时候巡逻平淡无奇,枯燥无味,但是巡逻队员们的职责并不轻松,张英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了了解和发现治安问题,还要收集上报上访人员信息,协助登记流动人口。
通常他们被称为社区治安巡逻队,正式名称是“安全稳定信息员”。
早在2009年北京市信访办副主任李小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介绍:计划建立一支10万人的专职信访信息员的队伍,做到平均50到100户居民中,就有1个信息员,负责提供信访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协调处理身边的信访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0年3月,张英伦正式成为一名安全稳定信息员。但即使成为“定编定人”的“稳定信息员”,每个月也只有象征性的100块钱,既无劳动关系,也没有社会保险等待遇。队员们完全凭借着热情参与这件事。
张英伦的儿女都在一家跨国企业工作,他们并不支持自己的母亲戴着红袖箍去巡街。“有人老问我这么忙,每个月得挣多少钱。他们很难理解我们这些毛泽东时代受过教育的人了。”张英伦笑着说,“有时候天太冷,我叫队员们转一圈就回去休息,他们都不愿意。”
对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对共产党、对政府的事情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在刚退休不久组织关系没转移的几年,她为了交党费,每次从北京的西四环跑到东边的望京。
打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张英伦在里面记录了她从第一次参加安全稳定会议以来的每一次会议记录,每周她还撰写工作简报,通过居委会交给街道综治办。
在成为正式的在编“安全稳定信息员”后,张英伦参与保卫的第一次大会就是2010年的“两会”。
每逢到了重大会议和节日等“敏感日”,信息员们的任务就大大增加。除了常规的巡逻,张英伦和她的队员还需要到附近的一个大十字路口进行定点巡逻,时间也增加到上下午各3小时。
2012年“十八大”期间,张英伦也在笔记里详细地记下了每天工作的重点和要领:“巡查要细致,角角落落都要转到;安全要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和隐患。”
在2012年北京市民政局“义工之星”的评选中,张英伦又一次当选。过去的4年间,从2008年奥运会到每年的两会再到2012年的十八大,张英伦和她的红袖箍,从另外一个角度,目击了中国政治心脏的跳动。
谈到自己现在的幸福感和对国家的梦想,张英伦说:“我很幸福,家庭很好,政府也好,过去的一年里没有什么遗憾。新上任的总书记习近平说话很亲民,以后生活还会越来越好。”(记者 陈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