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河北卫生厅公务接待预算5万 湖南公安厅1500万

2013-09-14 10:47 来源:南方周末

数据整理:南方周末记者陈中小路,张玥,实习生:张玉洁,王丽纳。 (何籽/图)

数据整理:南方周末记者陈中小路,张玥,实习生:张玉洁,王丽纳。 (何籽/图)

  将公款消费支出分别单列公布,第一次让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但面对相差悬殊的数字,外界其实很难评判哪个更为合理。而数字里的水分,更是难以查验。

  只有整个政府预算全面、真实地公开,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

  没有哪张账单,能像“‘三公’经费支出”这样时刻撩拨着全社会的神经。

  “三公”是指公款消费中最主要的三个部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公车、公款吃喝、公款出国。

  长期以来,公款消费现象备受社会诟病,并且常是腐败高发地带。但这些消费一直隐藏在政府各项财政支出错综复杂的数字之中,外界并无渠道窥探或者就算看了也看不明白。将公款消费支出分别单列公布,无疑是能让老百姓也看得懂。于是,晒“三公”,自然便是万众瞩目。

  2011年3月,国务院首次提出向社会公开中央财政“三公”经费,并在随后将这一要求向地方扩展。第二年,国务院要求争取在两年左右,实现省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2013年7月,国务院又下发通知,再次要求各省级政府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并进一步提出“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到现在,“三公”消费单列公布已进入第三年,但根据南方周末记者的统计观察,公开依然注定是一场缓慢而持久的战斗。

  公开的步伐

  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节奏相比,地方的步伐慢了许多。

  从国务院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2011年起,九十多个中央部门应声开始向社会公布这三项单列的经费。

  同年起,按照国务院“比照中央”的要求,从省级到乡镇,部分地方政府也陆续加入了晒“三公”的行列。

  不过,和绝大多数中央部门在政令发出当年就实现了公开“三公”经费的节奏相比,地方的公开进展看起来慢了许多。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字的省级政府只有5个,公布了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数字的则是8个。2013年情况向好,截至9月1日,有18个省已公布了“三公”经费预算──不过,此时这一年已经只剩下4个月。

  这18个省级政府中,有一些省份的公布并不完全——贵州只公布了出国费用数字,安徽只公布了部分部门的“三公”经费合计。扣除掉这些并不完整的公布,剩下的只有16个省。这意味着,在全国所有省份中,目前只有一半公开了“三公”经费,远未达到国务院的要求。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统计可能并“不完全”,因为也许有的省份“三公”经费数字藏在政府网站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南方周末记者竭尽全力也没能找到。

  不过,衡量政府财政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便是是否可以被方便地查询到。

  在透明度上,四川是值得一提的一个案例。在搜集数据过程中,南方周末记者留意到,作为“三公”经费公开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四川省政府网站上,已连续两年把当年各部门和各地市的“三公”经费数字链接,汇总在一个页面专题里。

  像四川这样的省份,目前并不太多。尤其是再往下到市-县层面时,虽然有北京、上海、四川等少数几个地方在较大范围内公开了上下几级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数字,但全国范围而言公开程度并不算太高。不过,由于各级政府和部门数量极为庞大,目前尚无研究机构或媒体能给出量化的统计结果。

  和公开进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开的连续性依然并不稳定。

  比如,广东省曾是首批公布2011年“三公”经费决算数字的省级政府,但次年只公布了一个合计的预算总数,2013年则又重新分别公布了具体的三项预算数字。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曾对30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广东有司法、国土等至少10个省级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数字,2012年却一个也没有。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选取了各省卫生、商务和公安三个省级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布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截至2013年9月1日,已连续三年公布“三公”数字(预算或决算)的,分别只有4个左右的省份。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