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林和他的同事们一夜出诊16次,有时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 郑筱倩
一碗面,从下午6点放到第二天凌晨零点,它的主人都无暇吃一口。一夜接诊242人,出诊16次,赵贵林和他的同事们又陀螺般奋战一夜。赵贵林是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一名护士,这就是他工作的常态。明天是第100届“国际护士节”,赵贵林说,再忙再累那是自己的分内活儿,只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理解。
序幕
还没吃上饭,工作就开始
9日下午临近6点接班时间,护士赵贵林拎着一碗鸡蛋面刚走进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快快快,一名心梗病人必须马上转入介入科手术。”同事迎面急呼。扔下面,他推着病人就去介入科,等配合完手术,再把病人转回急救中心,已是晚上9点多。
此时,他的另外3名同事在抢救室正忙得团团转。9张床位几乎躺满病人,在夜间,不管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只要有危重病人,都送到这里抢救,护士也要求是多面手。他随即加入进来,静脉输液、辅助插管,安慰病人家属,还要轮换去分诊、挂号……
高峰
两次出诊之间,连上厕所的机会都没有
10点27分,中心内突然响起救护车警报器的啸叫声,这意味着120又来指令了,赵贵林随即和一名医生、一名急救员出发。11点02分,拉回病人刚走进中心,又听见啸叫声,已走到厕所门口的同事随即转身。按照要求,接到指令,救护车必须三分钟内出发。再次回到中心,已是第二天凌晨零点时分。赵贵林才想起自己的面,可面早已坨成糨糊。
他说,这很正常,经常忙起来一夜顾不上喝一口水。
一语中的,他还没顾上买包方便面充饥,指令又到,纬五路一名男子吸毒过量呼吸衰竭,从6楼抬下病人,拉回急救到病人撤下呼吸机,已将近凌晨5点,而从外院转来的一个危重中风患者又被送进抢救室……
委屈
大小伙子有时都被骂得眼泪汪汪
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这个夜班,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共接诊242人次,抢救22人,出诊16次。
这种工作强度赵贵林已经习惯,他在这里四年半,只要接班,基本从头忙到尾,连趴桌子上打个盹儿的机会都没有。最危险的莫过于在高速路上抢救车祸伤员,高速行驶的大货车呼啸而过,郑州曾有几名同行就在抢救别人时被车撞死。
“急救中心的男同胞基本都被人打过。”赵贵林说,遇到醉酒、打架等情况,医务人员经常被误伤,而被病人骂更是家常便饭。“但不管是挨打还是挨骂,我们都不能还手、还嘴。”赵贵林说,有时大小伙子都被骂得眼泪汪汪。
统计
河南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半个月前,赵贵林背部做了个囊肿切除手术,但第二天他就上班了。回家的时候,背后的纱布经常被血浸透,到现在刀口还没愈合。
“人手实在腾不开。”赵贵林说,这次夜班他就是替兄弟值的,当夜是兄弟的洞房花烛夜。但在这里工作,只有调休,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据省卫生厅2011年统计,全省325所二级以上医院共有护士89081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29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护士的工作基本处于高压、高强度状态。
昨天下午,省人民医院首届“天使文化周”活动启动,并举行了“传光授帽”仪式。
洁白的燕尾帽象征圣洁的天使,燃烧的烛光象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60余名新护士代表逐一接受授帽礼。虽然休息,但赵贵林仍赶到医院参加这个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也希望能让更多人理解护士。” (线索提供:陈召起、邢永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