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一个名叫刘红卫的农民工死于郑州市区一座立交桥下,然而时隔半月,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12月12日晚上,郑州市解放路与二马路交叉口立交桥下,一名男子斜靠在路边,在寒风中离开了人世。昨天记者来到了事发现场,尽管距离事发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但附近仍然有不少群众在议论着事件发生的经过:(出录音)
“大概七点吧,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来了,当时一看瞳孔,瞳孔散大完了。”
据目击者介绍说,死者是在12日晚上六点半左右被发现的,穿着比较整齐,也不单薄,看起来像是在附近务工的外地人。郑州市二七区铭功路派出所治安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黄少波表示,由于缺少线索,死者的身份和死亡原因都还在调查当中:(出录音)
“这个人还活着的时候有一个跟他对话的人,问他你在这干啥,他说我在这等我家人来接我。 至于他这个死因呢,我们要在法医那边尸检了以后,再拿出更直接的东西。”
据了解,事发地点附近有一处劳务市场,平时在附近徘徊等待工作机会的外来务工人员最少的时候也有四五百人,每到晚上,相对比较温暖的立交桥下,就成为了他们避风港。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纪尚德认为,针对露宿务工人员的帮扶决不能仅靠一时一刻的集中行动,针对需求,从源头建立保障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出录音)“流浪人员有他的特殊性,怎么根据需求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不了解需求,只是让他们到房子里住一住呆一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本。最重要是流出地到流入地之间怎样建立一种桥梁,能够对他们的生活发展做出一种更好地安排,制度的安排。”(河南台记者党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