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习近平(前排左六)宴请中国足球元老时的合影
2011年起采集国脚足印
在球迷张五一的收藏里,我们读到了历史:郑州曾有“向阳区”
提起“球迷博士”、郑州得劲球迷协会的会长张五一,人们并不陌生,如果说他还是一位收藏家,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蹴鞠堂”,中国首家个人足球展馆,就是由他创办的。
展馆面积不大,位于经二路上,由两套普通单元房打通改建而成,但其间与足球相关的近万件藏品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藏品,全是张五一40多年来个人出资收集,虽然为此家徒四壁,却乐此不疲。
足球报刊合订本
足有上千册
步入“蹴鞠堂”,迎面六排高及屋顶的书报架,上面陈列着各类足球报刊的合订本,足有上千册。
“国内所有的足球报刊都能找到,每年光订报纸,我就花费1000多元,今年很多报纸涨价了,但我还是要订,收藏不成系列就没有意义了。”
张五一,54岁,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他的收藏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从1975年开始订《新体育》杂志,1977年开始订《体育报》,1980年以后有了《足球》报,到了90年代后,才有了《球报》《球迷报》《中国足球报》。
近20年来的体育报刊,从创刊号到现在,一期不少。
为了方便球迷和体育院校的师生来查阅资料,张五一还把零散的报纸装订成册,分类保存。
除了全国性的报刊,地方性报纸的足球资料张五一也收集得很齐全。
“从80年代开始,郑州的报纸有了足球报道,那时我就开始做剪报,现在也几乎装满一个书架了。”
足球笔记藏历史
郑州曾有“向阳区”
在另一个朝阳的房间里,12个高端大气的玻璃藏品柜里,摆满着奖杯、队服和上百个纪念版的足球,四面墙壁上挂着球星卡、扑克牌,钥匙链,电话卡、队旗等藏品,俨然是一个足球王国。
“从1978年开始,我不但看球,还做笔记,那时我19岁,只要有空,就全天看球。从此,郑州市运动会、河南省运动会、全国乙级联赛都留存在了张五一的笔记里了。”
为了写好比赛,张五一还练成了美术印刷字体,比赛队员名单,比赛概况,甚至为每一个进球都画出示意图,分析进球战术路线。
在一本郑州市第七届运动会足球比赛的笔记本里,我们读到了郑州的历史。
时间:1978年6月17日,地点:市体育场,9:00上街区对向阳区,14:00金水区对二七区,16:00中原区对郊区。
“向阳区就是现在的管城区啊,郊区就是现在的惠济区,这些都成历史了,45岁以上的人才知道。”
习近平喜欢足球
展馆有照片为证
张五一1970年开始看球,30余年看过的球赛数不清了,光是门票、球卡就存了几千张。
“我的第一张藏品是1971年全国足球郑州区集训河南省体育场门票,下午3点入场,5分钱一张。”
“这是我1978年第一次出去看球的车票,到荥阳,当时车票便宜,才5毛钱。”
从1978年到2013年,张五一的所有车票都保留着,而且都是按出行的次序排列。
在一本收集有历届全运会的足球门票的珍藏册里,老张拿出了他的堪称“绝版”的镇馆之宝,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发黄的票面上印着比赛日期:1957年6月2日,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比赛地点:先农坛体育场。
“大家都说习总书记喜欢足球,在我这儿有照片为证。”这张照片拍摄于1995年,当年第四届全国足球元老精英赛在福州举行,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宴请参赛的足坛元老史万春、年维泗等人,会后合影。
照片是福州市足协主席陈华棣今年8月赠送给展馆的,张五一说:“11月20号我带着它去西安参加了中国足协主办展览,大家都说‘眼见为实,太珍贵了’。”
采集1000双足印,填补中国足球空白
“现在,我在做一件填补中国足球空白的事,尽可能多地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国国家足球队队员的足印。”
张五一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历届中国国家队、国家青年队,甚至是各甲级队的教练、球员名单。在容志行、年维泗等足球名宿的名字下都做了记号。
“从2011年开始到全国各地采集足印,至今已经跑了十几个省份,收集到三大本、近60双足印了。”
在这60双足印中,张五一印象最深的是1954年中国青年队留学匈牙利的孙元云,“他年轻时是辽宁沈阳部队的教练,去年冬天12月初听说我要去,已经行动不便的老人家硬是站在门口大雪里等着我,80多岁的老人了呀,我也很感动。”
尽管还有近1000个采集任务未完成,但张五一很乐观,“现在他的这项工作得到多位中国足球界人士的支持,说以后他们搞活动的时候请我过去‘一块儿采’,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说起足球前辈的支持,张五一还提起河南足球队的第一任足球教练王德明,这位赠送给展馆20件珍贵藏品的足球人曾这样对他说过,“我搞了一辈子足球,留下点东西,不舍得扔,但不知道把它们放哪,现在我把这些东西给你,它是找到了自己的主人,找到了家。”
张五一说,他的目标是60岁成立一个中国足球纪念馆,纪念馆里满墙都是采集的足印,都是为中国足球做过贡献的人的足印,这些藏品、这些资料全都留给后人。
(记者 吴淑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