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加工的‘光电零件’,就相当于兵器的‘眼睛’。出一点差错,上战场都是致命的。”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平原光电数控加工高级技师梁兵如是说。
23年来,梁兵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兵器制造“眼睛”。从生疏到熟稔,他以勤勉在生产一线上展现身手;从创新到提升,他以激情在攻关艰途中爆发力量。
今年5月1日,梁兵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最不缺的就是兵味儿”
“老梁没有当过兵,也没带过兵,但他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兵味儿。”同事们如此评价梁兵。
出身军工世家的梁兵,打小就喜欢各类军事兵器,一直梦想着成为像母亲那样的“军工人”。1993年从技校毕业后,梁兵如愿来到平原光电公司工作,成为数控加工车间的“普通一兵”。
“刚进厂里,整个人都是懵的。”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梁兵坦言,面对操作面板全是英文的数控加工设备,自己感觉“就像进了展览馆”,别说编程,连操作按钮都看不懂。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大专都没上过的梁兵,硬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数控英语、机械设计等专业知识。
“当时没有电脑,老师傅们的技术比较保守,全靠纯手工编程。”在梁兵的印象中,当时在加工产品时遇到问题,得靠自己去查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解决。
为了摸透数控设备性能,“倔强”的梁兵对于上级交付的零件加工任务从不推诿。不仅如此,别人不愿意干的“难活”,梁兵都主动揽过来,加班加点地完成,“以99%的刻苦,抓住1%的希望”。
有人觉得梁兵“傻”,还有人说他“瞎逞能”。但在梁兵看来,每一种别人不愿干的活,往往都有它的技术难点,而每一次攻克难点的过程,不仅能为国防做出普通一兵的贡献,也是自己提升技术的难得机会。
“军工战线的工人,就是要服务打仗,听厂里指挥。”他说。
很快,他尝到了知识技能的“甜头”。2004年,他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当工人,急于求成不是好事”
加工周期仅为3D打印的1/10,成本仅为1/50——梁兵的“独门绝技”薄壁零件加工法,如今已运用到了国内整个兵器行业。
“在这个加工工艺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填充材料。”梁兵说,对于薄壁零件加工,如何避免零件变形一直是数控加工中的技术难题。如果采用当前流行的3D打印技术,不仅加工周期长,而且成本高。
在接到加工任务后,梁兵就下定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为找到合适的填充材料,他先后实验了上百种材料,甚至连家里孩子玩的橡皮泥都试过。
经过4个月连续不断的摸索,他终于成功了。由此,梁兵被业内誉为“数控第一兵”。
在同事冯振国的眼中,梁兵的每一次成功,不仅是因为高超的技艺,更是源于他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他常对我说,当工人,无论是搞创新还是技改,急于求成都不是好事。要先把图纸真正看懂了、吃透了,再开始思考加工步骤和方法。像下棋一样,在下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十步以后怎么走。这样,才不会让任何一个工件报废。”
多年来,经过梁兵精加工的零件有上千种,合格率均达到100%。他所加工出来的零件,被大家称为“免检产品”。
梁兵说,20多年与机器打交道,让他认识到工艺的重要。所有的兵器,都要从图纸变成现实,这需要一线工人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工艺。
因为在兵器领域的突出贡献,2015年9月,梁兵受邀赴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礼。
“传帮带是匠人必须要走的路”
记者走进梁兵团队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身着蓝色工装、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的梁兵正在认真辅导遇到难题的徒弟。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张“工艺技术和技术攻关项目”明细,这是梁兵结合技术瓶颈列出的团队今年加工计划表。
“没有职位高低的等级划分,没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对待。”梁兵说,在这个团队里,谁能寻找“好点子”“新办法”,谁就是骨干、“带头人”。
为了提高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梁兵在车间创新提出了“现场微课堂”模式:团队里谁遇到问题,大家就直接聚在生产一线结合实践就地讨论,能现场分析解决的绝不浪费时间召开研讨会。
在这种机制下,一大批年轻技术工人脱颖而出:有集团最年轻的80后河南省劳动模范,有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巾帼英杰,有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90后技术能手,有一直保持零部件良品率100%的优秀数控程序编制员……
目前,梁兵工作室共有成员26名,包括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9名。其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省技术能手5名、省劳动模范1名。
自梁兵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研发创新成果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60余项,累计为企业节创效益200余万元。而面对外面接连不断的高薪聘请,梁兵一一拒绝。
“作为工匠,一生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传帮带是匠人必须要走的路。”梁兵说。
近日,记者自清丰县总工会获悉,清丰县积极开展“清丰工匠”选树工作,并从中择优推荐作为“濮阳工匠”候选人。截至目前,清丰县通过单位推荐、技能考核、专家评审等程序,已初步申报“清丰工匠”候选人40名。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临颍县,有个叫“篦子张”的古村庄,这里的手工制梳技艺从明代沿袭至今,远近闻名。1982年,17岁的梁俊峰拜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马秀彦门下当学徒,向其学习。梁俊峰天资聪慧,跟随师父潜心学习,掌握了做木梳的全部技巧。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在木梳制作技术日趋精湛时,他又开拓了新的雕刻题材,根雕、木雕、古典家具等艺术创作层出不穷。1985年,梁俊峰创办了颍川大地上第一个木梳加工厂;2004年,成立了南街村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创了代表厚重中原文化的“颍作”红木艺术流派;2009年,创建了“天赐一木”红木艺术收藏馆;2012年,梁俊锋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
动作娴熟的手工点钞、准确无误的枪支分解结合、栩栩如生的冷拼雕刻技法、紧张有序的双人心肺复苏……昨日上午,鹤壁工匠·2016年职工职业技能集中大赛决赛在淇滨区新世纪广场进行。15个工种项目、265名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进行了最后的角逐,90人获奖。
制造业强国的标志是制造业的品牌建设。随着中国创造的开始,来料加工的低层次生产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代之而起的是以自主品牌为主的生产方式。总之,通过弘扬这四种精神,扩大创新文化的影响力,必将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同时也将成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助力器。
这个马车见证英国历史,被称为“移动的历史博物馆”。
”日前,范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樊庆胜热情地介绍起“范县工匠”选树工作的基本情况。自今年10月份以来,范县总工会经过逐级推荐、严格审查,在上报的30名参选者中,评选出了10名“范县工匠”候选人,并将择优向上一级推荐。
9月26日至28日,“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辽宁行记者团在辽宁省开展为期3天的采访报道。2011年,沈阳市国防工会以王阳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
日前,由德国汉斯格雅中国有限公司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设计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土成木寸顾问管理公司联合举办的工匠艺术与乡村主题沙龙研讨会在美丽的平桥区郝堂村举 ...
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今天在京召开。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 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据《每日邮报》2014年12月1日,英国工匠耗时8个月设计和手工打造了英国最大的铜制品屋顶装饰。(网页截图) 据《每日邮报》2014年12月1日,英国工匠耗时8个月设计和手工打造了英国最大的铜制品屋顶装饰。
红木门的木工活儿是重中之重。红木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红木门的贵重不仅在于材料的品质,木匠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产品的质与型。他们的这种差异化和曲线路线在发展中我们红木门企业应该取长补短,赢得未来更好的发展道路。
早在2004年,张光明就听到“内部消息”说,70吨级货车要在全路推广,新型17型车钩也会大量装车使用,这会给检修工作带来难度。带着这种与生俱来的韧劲,张光明愣是琢磨明白了17型车钩缓冲装置构造的原理。
如果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理解,作为省委书记的谢伏瞻、省长陈润儿,也都是一名工匠。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用巧妙的构思和布局,精心打磨着河南每一寸土地,力争让整个河南充满生机。
“平时是很难在厂里看到王亮的,这次真是难得。尽管只是配合英方进行这次的安装工作,但王亮还是站了出来,他带领着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故障排除工作。”一向不允许中国工人进入电脑室的英国专家干脆直接把电脑室的钥匙交给了王亮,让他主持整个安装调试工作。
关于仰韶,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作为近年来豫酒品牌成长较快的企业,仰韶以传承和创新为基石,在中国白酒企业的竞争洪流中优雅、从容地实现了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