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不让一个人掉队”全面吹响扶贫攻坚总号角

2016年03月08日17:34  来源:南方网

503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中国政府对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只有不到5年的时间,正因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才叫全面小康,要全面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就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论是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还有5558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要确保这5558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111.6万人,每月要减贫92.64万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真正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为了如期完成今年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资金托底——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搬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

  政策支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措施到位——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

  制度保障——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扶贫先扶智。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采取特殊帮扶政策。”教育是拔穷根,摆脱贫困和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为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从根儿上把教育抓好,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全国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扶贫占了很大的比重:

  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也被作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健康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自然少不了老乡的健康。政府工作报告承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同时,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庄严表态: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李总理的“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与习总书记的“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这是民生为本的为政之道,是“念之再三、铭之肺腑”的民生情怀。正是因为时刻想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政府工作报告才会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正是因为“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才叫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才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连用了四个“事关”来强调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现场共响起44次掌声。“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是对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承诺,44次掌声是对这一承诺的肯定与回应;“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全面吹响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总号角,更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文章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小康;扶贫 责编:李宜馨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做好裕民之事“加减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因此对于百姓有利的就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做好加法。而不利于百姓的政策要减政放权,去繁简序,做好减法。

  • 实干,为政府工作报告添彩

    一个半小时,40多次掌声,“实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亮的字眼,也是一年来中国取得诸多成绩的法宝。换句话说,“实干”为政府工作报告添彩。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78处 都涉及了啥?

    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部分,原本的“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改为“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多发性犯罪”,增加依法惩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内容。

  • “国家账本”晒出了透明更晒出了决心

    “国家账本”晒出的不仅仅是一本透明账本,更彰显了打造“阳光政府”的决心,“国家账本”的加减之间体现的是对群众的负责的心态,也是群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唯有顺民意,才能得民心,收获群众给出的“满意”得分。

  • 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拟入政府工作报告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拟修改与补充78处 增补“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严跃进强调,对于购租并举等表述,也充分扩展了“房子是用来住的”政策导向,“住”的含义是购房和租赁。

  • 看总理4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提升“中国制造”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次明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 政府工作报告哪些实招让老百姓最有“获得感”

    在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时间,一份调查用超过57万受访者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讲述老百姓对过去一年中央政府各项政策的“获得感”。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显示,55.28%的受访者预期2017年收入会提高,13.52%的受访者预期今年家庭收入增长将超过20%。

  • 着力实现"报告"内容,让百姓心中更有底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聚民心、集民智、显民意、扬民主的过程。

  • 过“紧日子”是思想自觉与责任担当

    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打造廉洁政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积极履职尽责共商国计民生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建议,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助推传统农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脱贫步伐。

  •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在全国政协委员、锦绣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管飞看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导。

  • 两会传递铁路建设好声音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投资目标中指出,将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6.5%左右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传递2017中国发展八大信号

    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对高品质服务、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让全世界的商家为之心动,我们更要抓住自己的大市场。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 “连续4年重申”见证简政放权铿锵步伐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大高频词。因此,不难发现,连续4次把大篇幅阐述简政放权,这充分彰显了本届政府“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决心和态度。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