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经济信心】经济信心调查系列报道之二丨宏观篇

2016年11月29日15:3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5034

  民生为本 改革为基

  高质量增长是经济信心的源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2016年11月,中国经济时报社课题组开展了“中国经济景气感受度”快速问卷调查。这份汇集全国24个省(区、市),覆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社团管理人员、普通工人与职员、自由职业者等在内2166个受访对象的问卷调查,试图真实、准确地揭示当前中国民众对待中国经济的直观感受。

  近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涉及“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景气感受上,2166个受访对象中有超过八成以上居民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有信心,其中,合计为82.8%的受访对象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持肯定态度;86.3%的受访对象对实现6.5%—7%的年度增长目标有充分信心,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稳定预期;而展望未来两年经济前景,有72.2%的受访对象表示乐观,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居民对中国经济的中期前景持乐观观点。

  民众对中国经济运行现状和前景抱有较高乐观预期的原因何在?未来确保信心转化成切实的经济增长我们又该重点在哪里着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又将走向何方?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

  民生基本稳定推升民众乐观前景

  2016年初,舆论对中国经济全年目标的观点一度存在分化。然而,在2016年行将结束之际,尤其是中国经济在前三个季度分别同时实现6.7%的经济增速,外界对经济平稳筑底预期大增,客观而言也为民众对待经济现状及前景回归乐观提供了支撑。

  对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八成以上居民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有信心”的原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将主要原因放在了民生稳定之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民生基本稳定。“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6.3%,与经济增速大体同步。收入增长平稳加上物价涨幅平稳,必然使民生形势基本平稳,居民生活基本正常。”张立群认为,这是在企业、金融、财政等多方面困难较为突出背景下,居民信心保持稳定的基础性原因。

  应该说,民生稳定与政府作为关系密切。在张立群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是空前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形势,政府把工作重点首先集中在保民生方面。“2012年以来的稳增长工作,首先是保障民生,稳定消费。”张立群介绍,政府着力抓好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等工作,切实把基本民生的底线兜住、兜牢。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16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实现了预期的年度就业目标,“就业形势稳定,以及扶贫和帮扶困难家庭、困难人群的工作成效,支持了居民收入增长大体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是确保民众对经济现状满意,以及对前景乐观的主要因素。其中,降低通胀压力是最主要的惠民政策之一。彭刚认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7%的表现奠定了全年目标达成的基础,此外,如就业目标的提前完成以及物价的平稳等,都是民众对经济报以乐观态度的主要来源。

  同时,民众的乐观态度还源于对适宜的宏观经济目标制定的认可,以及相关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有效、稳定实施。彭刚强调,“至少,我们已经实现了前三季度6.7%的经济增长,由此奠定了对经济前景的乐观基础,绝非盲目乐观。”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值得肯定的是,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政府力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稳步落实并贯穿全年,从前三季度经济表现看,经济平稳筑底、稳中向好迹象正逐渐彰显。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功不可没,除此之外,围绕供给侧展开的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稳步推进,亦让乐观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而如何将信心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增长,继而通过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实现确保信心常在的良性循环,显然备受关注。

  在张立群看来,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增长进入中高增长的拐点附近,这一拐点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稳步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他强调,这一阶段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的办法,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制度完善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进一步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而提高增长含金量,显然需要强大的经济潜力加以支撑,具体而言,即我国经济结构变化仍蕴藏巨大潜力。张立群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劳动力和人口在工农、城乡之间的转移规模仍然巨大,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升级的潜力仍然巨大。生活水平、生产水平提高的空间广阔。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仍处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历史阶段。

  “改革深化所推动的市场化、国际化蕴含的红利仍然巨大。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的发展进步潜力巨大。”张立群认为,我国仍处于社会较快发展进步的历史时期。

  而在彭刚看来,信心源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增长又不能脱离当前的一个基本前提。他说,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步入新常态是一个基本前提,当前,民众对新常态的深刻内涵已经逐渐了解,并对此给予了充分认可。“客观而言,我们的经济是向好的,表现就是持续处于筑底期,民众也都接受了筑底应该处于比较长的时期,认为应以此为成本换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更趋完善。”彭刚说。

  彭刚强调,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我们实现了经济筑底企稳,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堪称使命必达。“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各界对政策预期的判断呈持续向好态势则不难理解。”彭刚认为,民众对政策环境的预判都对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提高发展含金量而言,目前看,对政策环境的预判所能带来的影响或许大于经济本身。”

  明年增速或与2016年大体相当

  基于对当前经济发展企稳筑底的客观认知,民众对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表示乐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展望未来两年的经济前景,受访对象中“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占比合计达到72.2%,表明有近四分之三的居民对中国经济的中期前景持乐观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近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力”的评价中,受访对象认为中国影响力“明显提升”和“有所提升”的比重合计达到73.4%,显示居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表现出更强信心。

  联想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化,尤其是逆全球化现象带来的巨大挑战,让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堪称内外受困,未来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无不牵动各界神经。

  “现在看,应该对我国维持中高速增长树立正确信心。”张立群指出,我国仍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不断增强的技术保障条件。当前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国民总储蓄率超过47%,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从生产要素供给看,完全可以支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张立群强调,我国已经拥有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多项产品生产能力居于世界之首。综合这些条件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是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下,通过2012年以来政府持续有力的宏观调控,才实现了经济增长由降转稳、初步触底。这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底部可以保持在6.5%以上。

  而未来可以在哪些领域报以期待,张立群说,预计房地产业、汽车工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逐步恢复发展的态势,房地产局部过热会始终存在。如果调控得当,有望保持大体平稳、逐步加快的发展态势。

  “考虑到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增长低迷的状态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受外需低迷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增长水平预计不会有明显提高。”张立群强调,但在国内需求支撑下,经济增长将总体保持平稳。2017年经济增速与2016年大体相当。

  彭刚则认为,对于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稳增长而言,应更多侧重于稳投资之上。“稳投资仍要靠政府的投资政策,主要在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建设上发力,同时适时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彭刚认为,当前乃至未来的投资政策已经逐渐从之前应对危机的政策向防止衰退的政策改变。本届政府对新形势的评判,政策日趋成熟,政策目标方向日益清晰,未来在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以及财政政策实施上都将逐步释放又一波红利,而这也将成为民众持续积累信心的重要来源。

文章关键词:经济前景;经济增速;经济信心;经济现状 责编:王文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前景更光明

    即将过去的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要在新常态经济下引领风骚,必须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 美国数据靓丽经济前景强劲 美元指数震荡上涨

    周二(12月24日)北美盘初,美元指数延续亚欧时段的震荡上涨行情,并在北美盘初升至80.61的日内新高,因圣诞节(12月25日)前市场交投清淡,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进一步强化了对美联储(FED)会继续摆脱大规模量化宽松(QE)政策的预期。

  • 世界经济中心移师亚洲?

    随着国际各经济体自身实力的此消彼长,亚洲新兴市场正一步步被推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 金砖四国之父:中国经济前景良好 没什么好担忧

    ”  在被问到中国经济前景是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警示信号时,奥尼尔表示,近期来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预警信号。”  但是奥尼尔强调,“我认为事情变得有些棘手的时候应该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接近70%的时候。

  • 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发掘新动力

    “当中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时,中国会比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强大,人均收入将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这种整体改革的局面下,中国在这5年来积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也出现了新的转变。

  • 2014年新西兰净移民首次破5万

    第二位是中国,净移民数量是7200人。

  • 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

    有人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又像是一篇系统阐述当代中国经济的经济学专论。”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按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继续发展和演变着。

  • 消费+创新: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显然,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中国不少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它们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更多运用改革创新办法,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密集出台各类专项政策,为企业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 消费+创新: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显然,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中国不少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它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虽在增加消费和创新驱动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仍需弥补短板,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作用。

  • 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后劲与底气

    显然,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中国不少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已成为它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虽在增加消费和创新驱动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仍需弥补短板,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作用。

  • 阿根廷政府推动供应法 专家认为将影响经济

    但著名经济学家、阿根廷经济部前部长拉瓦尼亚认为,供应法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又一个“错误”。在谈及阿根廷更换外债偿付地点的议案时,拉瓦尼亚表示,债务问题并不是主要问题,阿根廷有能力偿付相关债务,并已表现出偿债意愿。

  • 澳大利亚央行警告澳经济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据美国媒体19日报道,澳大利亚央行表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前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原因是矿业投资繁荣期消退,同时澳元汇率居高不下。澳大利亚央行称,自今年年初开始,利率变动的累计影响已经使得金融环境明显宽松。

  • 美国经济前景仍阴云密布 本周更多数据或示踪迹

    据外媒周一(2月17日)报道,美国在过去两个月不断遭受暴风雪、寒冷气流甚至极地涡旋的冲击。

  • 揭秘习近平智囊刘鹤:为三任总书记起草经济讲稿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向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介绍身边的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刘鹤作为中国改革蓝图的起草者,将对中国改革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 习近平: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良性调整结果

    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阿什哈巴德,开始对土库曼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访问土库曼斯坦后,习近平还将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