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源解析有望破解中国治霾之困

2014-04-04 17:36 来源:国际在线

原标题:霾从何来?——雾霾源解析有望破解中国治霾之困  

新华网上海4月3日电(记者顾瑞珍 陆文军)近来中国多地多次发生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社会高度关注。“霾祸”元凶困扰大半个中国,人们不禁追问:空气重污染究竟从何而来?被认为污染祸首的PM2.5,其真正来源又是什么?

很长时间来,这个治污的基础性问题,始终众说纷纭。譬如,有研究成果称,机动车尾气的PM2.5贡献只有4%,引起广泛争议。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记者了解到,中央部委层面对于“雾霾”污染的源头研究工作,已经展开,有望逐步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这一重要研究手段,就是源解析。

在此前举行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凶”。

“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环保部推开源解析就是力图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要做大量的源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监测。

长期以来,雾霾从何而来,众说纷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源解析工作难度极大,采样范围的大小,研究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影响其精确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源报告必须基于常规性、持续性的监测数据和解析,但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到每日采样分析的城市寥寥无几。

柴发合说,按要求,每天都要采样,再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数据处理,才能科学确定来源,但是我们现在往往都是典型时段采样,导致分析结果可能偏差,污染源的判断也不够准确。

中国很多地方的空气都出现了“霾症”,但病灶各不相同,没有一份基于本地情况的,清晰的雾霾“源报告”,就好像治病找不到病因,对症下药无从谈起。

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乃至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是PM2.5飙升、雾霾频发的元凶,可究竟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却有着诸多截然不同的说法。

为了防范由于污染源头不清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治理资源浪费,环保部已开始部署污染源解析工作,并且有步骤推进。

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今年要尽快启动源解析研究,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要在今年上半年前提交初步研究成果,其他地方也要在今年年底前提交源解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长达10年的上海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治污中得到有效应用。

上海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伏晴艳说:“为了定性或定量识别大气颗粒物来源,上海逐步构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源谱,探索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在常态源解析和重污染快速源识别两个方面均取得进展。”

“常态源解析初步揭示PM2.5来源,得出空气中PM2.5本地人为污染排放贡献占八成,交通和工业是重头,基于此,上海制定了180多项有针对性治理措施,”上海市环保局负责人透露。

吴晓青说,对于源解析的结果,各地要组织专家认真分析论证,以权威、科学的方式进行发布,并组织专家做好深入解读,引导公众正确认识。

责编: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