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过后,一则关于“出国游比国内游便宜”的讨论在微博上火了,网友们纷纷开始算起旅游这笔账。虽然这二者并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但网友们借此表达了希望旅游成本进一步下降的愿望。
旅游支出中,景区门票是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总有网友吐槽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据相关统计显示,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偏高”的游客超过了70%。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战冬梅博士表示,景区门票价格确实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降价是大势所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具有较强公益属性,降价有利于理顺国有景区功能定位,更好体现旅游惠民。”
为了让景区门票价格降下来,相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各地根据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降价景区范围仍然偏小,部分地方落实降价措施力度还不够。比如,200元的门票,降价10元、20元,游客感觉并不明显。”战冬梅说。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久前再次发文明确表示,要推进更大范围降价和更大力度降价,并确保降价取得实效。其中,很具体地指出,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景区经营管理者切实降低偏高的景区门票及景区内配套游览服务价格,不得只降低淡季价格、不降低旺季价格;不得以降低联票、通票价格替代具体景区门票及游览服务项目降价;不得以降低特定售票渠道、特定群体、特定时段价格或实行价格优惠替代普惠降价;不得以经营管理者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自主下浮价格替代政府降价;不得通过不合理设置“园中园”门票,提高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将门票、相关游览服务项目强制捆绑销售等方式冲减降价实效,搞“明降暗升”。
战冬梅表示,这些要求将有效增强游客的获得感,让游客享受更多旅游发展的红利。她同时指出,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定价成本构成、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收支监管,提高定价科学性、监管有效性。
对于景区来说,门票降价后,短期内可能会对经营造成一定压力和挑战。但从长期来看,门票降价有助于倒逼景区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战冬梅表示,现在很多景区对降低门票价格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主要是因为门票收入构成了大部分经营收入,没有真正形成相关产业支撑,游客缺乏二次消费的动力。“门票降价后,有助于倒逼景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从发展产业、业态创新等方面提升自己。”(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
因为各方关注,文创这几年俨然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产业”。也因为处于起步阶段,文创的开发目前仍存在不少短板。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依托传统文化的灵感火花与生活有机结合、与消费者的需求有机结合。
近日,根据上半年用户投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在线旅游“猫腻”多,消费者维权难、订单退改难、低价陷阱、发票难开具等“陷阱”成投诉热点。马蜂窝、联联周边游、世界邦旅行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现在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非法买卖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我国法律法规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都有所规定,但现实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利受到侵害而提起诉讼的案件仍屡见不鲜。
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提高,签订旅游合同成为消费者旅游出行普遍选择的保障方式,也成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酒店卫生问题频频曝光:强碱洗涤床单、不换床具杯具、无视马桶浴缸清洁……这些乱象困扰着消费者。不少人认为“外出卫生安全还是要靠自己”,开始采取“自保”措施:用开水烫马桶圈和杯子,用酒精清洁卫浴设施、自带杯子和床单……
多类型的票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便捷,免去了排队的烦恼,但其背后存在的付费“抢票”、任性加价、捆绑销售、随意取消订单等诸多乱象,也着实令消费者头疼。
近日,黑龙江省物价局发布黑龙江省旅游业明码标价规定(试行),规范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商品、旅游景区餐饮业、旅游住宿业等明码标价行为。要求旅行社对有偿导游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餐饮经营者应当实行“餐前消费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