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山神女峰脚下的抱龙镇青石村,三峡移民易光琼开的农家乐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爆的时期。每天数百名游客边欣赏三峡红叶,边品尝三峡当地的美食。旅游,让易光琼和周边的村民逐步富裕起来。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每年冬季,其他景区普遍迎来旅游低谷时,长江三峡却迎来旅游高峰,三峡红叶已经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绚丽的三峡红叶背后,蕴含的是长江三峡近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
重庆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介绍说,巫山的三峡红叶主要由20多种植物组成,平时起到水土涵养作用,到了冬天,叶子变红,绚烂如霞,又成为一道美丽的旅游景观。但长期以来,红叶并未成为旅游产品。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县里考虑到红叶类植物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便决定将其作为‘生态宝贝’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品。”李春奎说,巫山县一方面扩大种植面积,让红叶变得更美;另一方面打造三峡红叶品牌,让红叶传得更远。
据介绍,巫山每年种植红叶4万亩左右,目前巫山红叶总面积已达120万亩,其中规模面积达12万亩,品种更是多达200多个。此外,巫山正在打造3000亩红叶博览园,汇集世界各地的红叶供游客欣赏。
打造好了旅游产品,还要打开“窗户”引来客人。为了让巫山红叶叫得更响、传得更远,从2007年起,巫山连续10多年举办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并与三峡大坝景区合作,推动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将坝下的游客吸引到坝上来。
规模化发展,加上品牌化打造,让“游美丽三峡、赏巫山红叶”逐渐成为红遍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据巫山县文旅委主任李元华介绍,2018年红叶节期间,共有42.5万名游客来到巫山欣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三峡红叶,创造旅游收入1.8亿元。
“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山窝窝也变成了金窝窝。”青石村村民易光琼感慨地说,去年她靠农家乐收入2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民养殖、种菜,帮助村民们实现了大幅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旅游业已经成为巫山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李春奎说,去年巫山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约3万名贫困户顺利脱贫。
新华社记者韩振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十七期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在璧山区举行。在现场推介的121个精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中,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总额460亿元,包括影视城、康养小镇、极限挑战综合体、康养城、露营公园等。
据悉,近日重庆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记者从重庆巫山县旅游部门获悉,日前该县旅发集团与江泰保险签订《神女峰投保保险协定》,对神女峰景区投保1亿元,以便更好地对该景区进行保护。
39岁的万玮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作为公交151路的一名老司机,在16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从未想过因为一份简易手绘地图而在游客中走红。
重庆、成都、西安2018年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站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小面、火锅、肉夹馍等西部美食备受追捧……种种迹象显示,西部都市正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切实做好旅游避暑安全工作,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应急部门要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工作进行再安排、再落实、再督导、再检查,坚决防范各类涉旅突发事件的发生,牢牢守住旅游安全底线。
今夏“火炉”变身“凉都”,重庆也被调侃为“避暑胜地”。在北京、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接受高温“炙烤”时,重庆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多次在网络上发出“欢迎全国人民到重庆避暑”的邀请。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重庆日”25日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时间里,观众将在重庆园门前的草坪剧场欣赏到《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充满巴渝风情10部文艺节目。
昨日,笔者从重庆市秀山县委县政府获悉,该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重庆东南门户,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以县城为中心,“洪安边城+川河盖”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突出项目建设、整合宣传营销、着力行业监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2019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771万人次,同比增长4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5亿,同比增长48.5%。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文旅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今年1—4月,我市接待入境游客95.3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8%,文旅事业促进对外开放的作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