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旅游资讯 > 正文

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县实践

2019-11-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50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有效、快速实现农村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手段之一。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旅游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旅游扶贫的核心和重点,也将有效促进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近几年,以乡村旅游推动扶贫脱贫的政策频繁出台,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机制。在全国众多贫困县中,河南省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推动优质旅游发展,以全域旅游的新县实践,为其他贫困县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新县依靠乡村旅游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这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出自曾经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河南省新县。如今新县许多人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这首革命歌曲也成为老区人民招待游客必唱的经典曲目。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端、豫鄂两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近年来,新县着眼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旅游需求品质化的大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新县实践。

  优化资源配置 旅游与经济协同共进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利用当地的生态及旅游资源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当地政府开展工作的重点。为此,当地政府立足发展大势和县情特点,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确立了“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定位,把旅游放在发展全局中谋划。“以旅游的理念谋划县域发展,以旅游的标准统筹城乡建设,以旅游的成效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新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耕读小镇”为例,该小镇以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和奇龙岭民俗文化园两个产业园区为核心,以特色农业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支撑,注重文化植入、理念创新,打造了一个既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又具备现代产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新县“多彩田园”扶贫示范工程的典型代表。

  其中,由杜洼村党支部书记岑垚林领头创办的奇龙岭民俗文化园,是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民俗鉴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岑垚林介绍,该园区总投资2200万元,围绕杜洼水库周边山场林地资源,流转土地1500亩,目前已开发水上娱乐、垂钓养生、书画名家创作、民俗器物展览等12个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独具新县特色的豫南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带动40户贫困家庭每年稳定增收5000元,通过资产入股项目建设,带动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年均增收2万元。”岑垚林说。

  “耕读小镇”的另一个核心——茅屋冲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建设成为集水产家禽家畜养殖、蔬菜瓜果种植、园林绿化苗圃、农作物培育加工、餐饮、生态农业旅游为一体综合性农业园区。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原生态田园风光,品尝绿色有机食品,体验农家生活乐趣;还可以在农场认领一份土地。据笔者了解,农场流转土地5500亩,涉及周边5个村组,通过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吸纳345户贫困群众入股分红,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耕读小镇”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多彩田园特色彰显,旅游扶贫效益突出。

  结合“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定位,大别山·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则集中展现了新县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秀美的自然生态。作为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该步道围绕“千里跃进大别山,无限风光在江淮”的主题定位,以“一线三区五环”为骨架,依托丰富的绿色生态、红色历史、人文景观等资源要素,规划设计了长达500公里贯通全线、多线穿插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同时将智慧理念融入步道建设,实现WiFi全覆盖,形成了线状、环形、网状等多形态的健身步道系统。

  构建旅游规划体系 开发多元化旅游业态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随着旅游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如何推进全域规划改革,确保各类规划统筹协调,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引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新县作出了有益探索。

  “我们建立“1+3+N”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创新设立旅游安监分局和食品安全监察大队,探索形成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此外,新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统计体系,如设立旅游统计办公室,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优选600个样本点,构建县乡村企四级协作、全域共享的旅游统计网络;在传统旅游统计基础上,增加乡村旅游消费、农业观光采摘、电信服务等7个门类,吸纳就业人员,形成涵盖全域旅游的统计指标体系。此外,组建新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涉旅资产,搭建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

  在旅游业态开发方面,新县尝试多元化发展。如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等。为传承红色文化,新县开发以教育培训为核心的研学游,目前,已有5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个景区被纳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工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更是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此外,当地政府还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内涵,发挥大别山干部学院引擎作用,催生红色培训机构17家;建成大别山红色商学院,开展多样化商务研学活动,培育高端旅游消费市场。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山地资源,新县还开发了以健康养生为核心的生态游,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各1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新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连续4年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在实施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和裸心季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融合型、基地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引入资金建成大别山露营公园。

  得益于长江文明与淮河文明在这里交融,新县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以乡愁记忆为核心的乡村游也成为其旅游开发的一个方面。依托“豫风楚韵”的民俗文化,新县开发了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叫响了“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品牌。在“田铺大湾创客小镇”,一款款创意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摆放在大别山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大厅,经理赵玲娜介绍,线上线下的销售、让当地农特产品销向海内外。此外,新县还围绕大别山四季花景,积极打造“赏花经济”旅游品牌,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实现了农耕文化活化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创新。

  探索农村改革模式旅游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带动了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近3年来,新县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让农民从中获益,从而摆脱贫困是旅游扶贫的重点。新县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探索以“三权分置”“四股共享”为核心的改革模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盘活沉睡的资源,激活沉寂的风景,让贫困群众分享资产租金、集体股金、就业薪金“三重收益”,使得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新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成“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89个,覆盖3.6万名贫困群众和所有贫困村。

  此外,新县还开发旅游商品,带动造血扶贫,引导贫困户加工银杏、葛根、茶叶、板栗等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旅游商品100多种,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增收,打响了大别山北纬31°红色土地绿色产品公共品牌,催热了“后备箱”经济。笔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旅游商品加工企业68家,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达30%以上,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全县3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11147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全县90.7%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旅游已成为带动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张明灿)


文章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新县实践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经市县区自愿申报、市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审推荐、专家组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厅党组研究等程序,确定了我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名单附后),现予公示。

  • 淅川:生态立县勾勒全域旅游新画卷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文化厚重、生态宜居、魅力无限。

  • 淅川:鼎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到优美的丹江风光、而且还能住上风格各异的民宿,吃上淅川酸菜鱼宴,让我们不虚此行。”4月17日,在坐禅谷景区,来自洛阳的冯鹏一家人说起淅川旅游,滔滔不绝。

  • 大力发展避暑游 全业融合写春秋——西峡县打造

    “这儿空气好,山水好,很不错的一个地方。”4月17日,来自西安的李伟一家在龙潭沟景区说起西峡,感觉不错。

  • 方城:全域旅游入画来

    “没有想到,方城的旅游发展的这么好,方城的景色这么美。”4月2日,在方城县七峰山景区,来自洛阳的游客冯伟,带领着家人,一边不停的拍照,一边发着朋友圈。

  • 淅川:全域旅游结硕果

    淅川县按照“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式造林,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的全域旅游格局。

  • 南召:乡村旅游稳步发展

    近年来,南召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全域旅游新要素,拓宽县域旅游新格局,成功塑造了“原生山水 远古南召”旅游品牌,成为豫西地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县。

  • 西峡:全域旅游业态惹人醉

    处于伏牛山腹地的西峡县,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域旅游业态发展迅猛,形成了春可赏花踏青、夏可漂流避暑、秋可采摘养生、冬可滑雪健身的旅游消费体系,成为豫西地区一个别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 河南省1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出台扶持政策 帮助旅

    近日,河南省济源、修武、新县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巩义、嵩县、林州等1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分别出台应对疫情支持全域旅游和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旅游企业发展,

  • 淇县多项措施支持全域旅游发展

    2月10日,淇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十条政策意见》,出台设立全域旅游应急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加大财税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10项措施,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景区(点)、乡村旅游点、民宿、旅行社、星级宾馆酒店、演艺等文化旅游企业力克时艰、重振信心,助力淇县全域发展。该政策措施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慢新闻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广西钦州一男子当街暴打妻子?警方:系谣言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