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每年“挖出”百余部手机
因为每年都会从景区的沙子中挖出百余部手机,甘肃敦煌市公安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名胜区治安派出所的辅警许治轩受到关注,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想去沙漠“挖手机”。许治轩11月28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民警“挖”出来的手机都是游客不小心掉落的,因为景区大部分都是沙漠,手机很容易被迅速掩埋,所以找起来难度很大,但经多年摸索,民警还是找出了 “挖手机”经验。
游客手机掉落 几秒钟便会被吞没
许治轩告诉北青报记者,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有几十平方公里,都是沙漠沙山,里面的游玩项目很多,比如爬沙山,虽然不是很危险,但游客们在爬上去滚下来时常常容易掉手机。同时景区内沙子流动性强,手机掉下去几秒钟就被淹没了,一般人是找不到的。
“手机丢失的数量是分淡旺季的,旺季是7月至10月,大概会有几百起,淡季游客不多,丢手机的事件就会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景区是24小时营业的,所以半夜也会出现丢手机等情况。”许治轩说,一般游客的手机里都存储着火车票等信息,“接到报案后我们会根据游客提供的线索去寻找,丢了以后不一定能找回来,概率大概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有的人思路比较清晰,记得在哪里休息过,或在哪里玩得比较开心,那么就有很大几率能找回来。”
手脚并用寻找 平均每年能找到百余部
许治轩说:“我们派出所里有前辈教授方法,比如先大概判断在哪个区域,然后看看脚能不能把手机踢出来,手能不能把手机挖出来,都是手脚并用。所以我们也是凭借经验才能找到手机的,平均每年能找到130到150部。”
“游客们丢了手机都非常着急。”许治轩说。据许治轩回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对来自上海的游客,丢了手机以后比较慌张,一直在哭,民警们一边找手机,一边安抚他们。当然,也有的游客因找不到手机而指责民警。许治轩说:“由于大多数游客的行程比较赶,但找到手机的几率不高,所以我们会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以后给他们寄过去。”
年初“大扫除” 最久被埋大半年
被问及手机留在沙漠会不会造成污染,许治轩说:“景区每年春季会组织一次清理活动,由于当时是淡季,游客比较少,所有景区工作人员会上山把一些垃圾之类的东西清理出去,有时候也会找到一些手机,最长的已经被埋了大半年,找到后无论隔了多久,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联系失主。”
据许治轩介绍,景区内各景点都有提示,而且当地公安、旅游局都会让导游提醒游客注意好随身物品,在一些特别的景点也会专门提示,比如骑骆驼、开越野车,上山下山等颠簸的景点。
许治轩说:“我从事辅警工作已经6年了,看到游客找回自己的手机,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儿。”
文/本报记者 付垚 实习记者 杨阳
清明已过,天气渐暖,甘肃省各大景区景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相继复苏“回暖”。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截至4月6日,全省300多家A级景区,已恢复开放192家。
阳春三月,鸟语清脆。在甘肃敦煌市黄渠镇代家墩村一组,一座座钢架大棚映入眼帘。随着春耕的开展,代家墩村一组村民孙义开始计划他的乡村旅游梦。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百余名演职人员于6日下午从兰州出发,分赴美国、法国、荷兰、德国、克罗地亚等15个国家开展2020年“欢乐春节”访演活动。
2019年12月3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公安厅发出通知,要求甘肃省旅游景区于2020年1月1日起,对全国公安民警实行免费开放优惠政策。
为切实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效,11月21至22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定西市渭源县举办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
记者24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做好甘肃冬春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值此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该省推出“丰收了·游甘肃”旅游惠民活动,加大“引客入甘”政策资金补助力度,引导全省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开展门票减免、大幅打折优惠,幷邀百名全国劳模、优秀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免费游甘肃。
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曾是城市居民旅游热门目的地,而现在,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涌入农村,寻找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这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焕发出新活力。村民们由此有了新营生,不再仅依靠传统农业过日子。
在兰州开往敦煌的D2751次动车上,旅客张先生正端详着手中的地图,思忖着下一个打卡景点的选择。“下午到了,可以带着孩子去滑沙,明天再去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游玩。有了这个手绘图,选择景点线路太方便了。”
红外相机记录的影像资料显示,雪豹频现祁连山西端的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鸣沙山月牙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立冬时节,虽是旅游淡季,甘肃敦煌仍每天吸引大量游客,来感受厚重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