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民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自驾车辆,来到独山镇抹茶特色小镇,观花赏景。陈 力摄
“五一期间有什么好的周边游产品推荐吗?”这几天,赖女士每天需回复的咨询微信都有十几条。她是北京市西直门区域一携程旅游门店的工作人员,尽管门店还未正式营业,但是通过网络咨询的游客日渐增多。“有些游客已经在关注下半年的旅游产品。”
携程旅游数据显示,五一放假5天的消息公布后一天内,携程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的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00%。
中国旅游市场很大,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仍然旺盛,这已经成为共识。疫情过后,游客消费需求释放时,市场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将是未来中国旅游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品质旅游、市场细分、精准服务,早已不是旅游业中的新概念,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客观上将加速这一进程,并将提出更高要求。
品质是振兴之本
文旅融合以来,高品质旅游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如今,受到疫情影响,这一进程明显加快。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旅游业逐渐复工复产,“高品质复苏”成为它们共同的目标。
4月15日,以“文旅复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大会暨中国旅行者大会”在贵州贵阳召开,正式拉开了贵州省旅游业复工复产的大幕。近日,江苏镇江印发《2020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年实施意见》,将今年作为镇江“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年”,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家门口的健康游——欢乐游杭州”活动已启动近1个月,到今年12月底,浙江杭州将推出十大系列旅游活动,推出高品质健康旅游产品线路,吸引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加快推动杭州旅游行业复兴。
在“国内旅游市场振兴与目的地高质量发展”在线座谈会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指出,此次疫情是个转折点,将带来旅游消费理念和旅游业态及服务产品的变革。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马耀峰也指出,旅游供给需要创新,疫情后应重点突出特色旅游产品。
“还是要沉下来做好景区品质提升,生活好了,人总是要外出游玩的。中国真正缺的不是市场,而是好产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如果旅游目的地仅仅是通过免门票、发消费券等手段营销,而忽略品质提升,又将重走过去“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老路。
关注本地生活
过去的几周,北京市民白建川利用周末,和家人一起去了几个郊野公园。“郊野公园地大、人少、空气好,非常适合踏青。”在东坝郊野公园,他们一家欣赏了桃花、杏花、梨花、海棠、丁香、二月兰等,“我们没有错过春光,也感受到了野趣。”
这个春天,“在家门口转转”是许多人的旅游状态,也让许多人发现了家门口的风景和趣味。多家旅游平台将周边游、省内游作为主打产品。4月上旬,携程旅游推出“安心周边游”促销计划;4月中旬,飞猪联手平台百大旅游商家推出6亿元补贴,满足消费者五一周边游出行需求。
而为了迎接不断增多的本地游客,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者也开始调整思路,更新各自的产品。为了多了解亲子游产品,管女士关注了一个做少儿旅游的公众号,4月中旬,她参加了一个北京怀柔亲子骑行活动。主办方带着家长和孩子们走进树林、农庄,听当地农民讲农作物、果树知识。“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也很感兴趣。”管女士说,“这与过去的郊区一日游相比,体验感提升了很多,也激起了我们不断探索本地游的兴趣。”
戴斌指出,本地生活有品质,外来游客就愿意来分享。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度假酒店和旅游综合体有生活场景和品质体验了,就会引来本地人的高频消费。
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京津冀实行健康状态互认。五一期间,白建川计划带家人去天津或河北旅游。“我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我们的旅游半径会越来越大。”
老产品创新意
4月16日,海南三亚旅游推广局筹备组副组长唐嗣铣在飞猪平台,通过直播镜头向全国网友推介三亚的旅游产品,半小时内观看直播人数突破60万人次,收获一片好评。政府官员化身“主播”,这样的营销创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近一段时间,为了重振旅游业,各地各出“奇招”求创新。除了营销手段出新,产品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在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20年起,临沂市将创新思路,打造“红+绿+黄”旅游产品体系,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使传统旅游产品焕发出新的魅力。
雅琼在上海经营一家民宿,“过去以接待外地游客或差旅人士为主,现在上海本地客人多了起来。”疫情期间,通过民宿的公众号,她每天分享民宿的变化和生活,和老客户保持沟通,并吸引了一部分新客户。“清明假期,一位游客从崇明岛专程来体验我新布置的花艺主题房。”雅琼说,“现在同类的民宿很多,但是多花心思,多琢磨客人的需求,仍然能够吸引游客。”和她一样,吸引新客人的同时,吸引来过的人一来再来,将是旅游业者追求的一大目标。
本报记者 尹 婕
省内游成为旅游业回暖的突破口。踏青赏花、户外山水、自驾休闲、健康养生等内容颇受青睐。景区和游客把防护放在第一位,在安全的前提下,人们快乐地享受春光。
春暖花开,五一小长假将至,正值踏青出游的好时节。新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投资8.8亿元开展旅游服务设施提升行动,旅游业提质升级迎客来。
疫情逼迫出形式多样的云旅游,不断激发出智慧旅游的潜能。同时,“新基建”为旅游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正在为旅游业装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芯”。
昔日热闹拥挤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如今空空荡荡,大英博物馆宣布暂停对公众开放,埃菲尔铁塔旁的特罗卡德罗广场只剩雕像孤独伫立,由于游客锐减无人投喂的奈良小鹿自行“离家出走”觅食……
接待大厅门口,游客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扫描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不少“干涸”了近3个月的泡池又被注入活水投入使用,每个泡池都限定下池人数……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个“小长假”,安徽黄山、云南昆明、贵州遵义等地著名景区迎来回暖迹象。但从全国层面来看,旅游业中多种业态仍然处于“停摆”状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持续蔓延,许多国家临时采取限制入境、减少人员流动、关闭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等非常措施,多国旅游业遭受重创。为应对挑战,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纾困举措。
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去春寒尽清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人们潜藏已久的消费需求也亟待释放。作为复工复产后的首个小长假,清明节无疑成了国内旅游业“试水温”的重要窗口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浙江宁波奉化萧王庙街道林家村的“天下第一桃园”进入盛花期。3月21日,蛰伏已久的市民趁着周末好天气,来这里赏花踏青,品春水茶席、制作非遗生煎。
伴随着多个地方恢复旅行社经营活动,因疫情停罢的旅游业逐步回暖,景区、短途游成为旅游业率先复苏的领域。据去哪儿网显示,在上周末,全国恢复开放的景区接近4000家,出行人数环比增长近1倍,多个省市景区周末人数增长超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