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宁夏泾源县冶家村。 于晶 摄
“每逢节假日,景区就人来车往,我们也跟着沾了光,办起了农家乐,2019年的收入增加了近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23日,宁夏泾源县冶家村村民刘秀仓说话时神情透着满足感。在宁夏,有不少村民和刘秀仓一样,靠念“旅游经”致富,这也是宁夏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2019年“十一”期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成了网红村。位于六盘山脚下的泾源县冶家村是建档立卡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共有农家乐127户,带动相关就业人员1000余人,户均接待收入达7万元,成为宁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典范村。西吉县龙王坝村作为宁夏旅游扶贫重点村和特色产业示范村,通过实施“1234”脱贫模式,为20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村脱贫致富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宁夏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的规模、档次和效益,让藏在“深闺”的贫困村焕然一新,迎接八方游客。截至2019年底,宁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458.7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
受经济效益带动,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办起了农家乐、特色种植、休闲采摘等项目,端上旅游“金”饭碗……如今,宁夏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星级农家乐共516家,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
近四年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共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并采取以奖代补、财政支持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风民俗的特色小村。
下一步,宁夏文旅厅将根据《宁夏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2年,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区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村50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00个、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3A级以上景区5家以上,培育发展精品民宿30家以上,乡村旅游点达到600家以上。(于晶)
记者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了解到,从4月起,管理所开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须弥山石窟现存所有壁画进行修复,这也是自清代以来首次对石窟壁画开展抢救性修复。
“2019年我们村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人民币,下同),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2300元已经涨到11200元。”1月1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宁夏人大代表、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致富带头人焦建鹏向中新社记者算起了“致富帐”,“从脱贫到致富,找对产业很重要,乡村特色旅游是我们探索的路径。”
记者从7日举行的宁夏和内蒙古沿黄流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进会上获悉,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充分利用两区沿黄地理位置优势,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品牌,推动两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业态,宁夏发展旅游立足多元维度集聚效应,积极做好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形式融合、效益融合,注重创新创意,多方发力,以高质量提升与发展旅游产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常住人口仅有35.6万,近3年来其游客接待量已累计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8亿元。“宁夏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我们这里的高铁明年才能建成通车,但这几年西夏区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全域旅游这一全新发展业态,拉动了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让西夏区提前登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副局长张向伟表示。
“美丽中国·神奇宁夏”文化旅游推介会29日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支持景区与特色文创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与景区融合度高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据悉,近日,宁夏银川西夏陵景区全面执行实名制购票参观制度,成为宁夏第一家全面执行实名制购票的旅游景区。
近日,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设的“垃圾银行”升级为“垃圾分类银行”。“垃圾银行”运行一年多来,已有约5万名游客参与其中,很好地促进了文明游览,保护了绿水青山。
9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沙湖古镇的花海。 近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星海湖畔的90余种景观性花卉竞相开放。这片占地300亩的“花海”曾经是盐碱地和垃圾场,经生态修复后形成如今的景观,成为市民与游客休闲游憩的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