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作为旅游产品,还是文化产品,“乡土味道”是乡村旅游的内核,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多些乡情乡韵,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无论作为旅游产品,还是文化产品,“乡土味道”是乡村旅游的内核,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多些乡情乡韵,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西南某县,地处大山,景色秀美,气候凉爽。每到酷夏时节,吸引不少周边市民前来避暑,乡村旅游成一大支柱产业。然而发展快了,烦恼也来了,这些年当地建了不少欧式小洋楼,在山峦叠翠中这些洋楼显得不伦不类,让不少游人感到大煞风景。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乡村旅游在量上突破的同时,逐渐遭遇质的瓶颈: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服务水平欠缺,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升级,走进了“外观提档、价格上涨”的误区。为扩宽进村的路,不惜砍掉古树;为了风格统一,兴建仿古新建筑;为了容纳更多的客人,酒店、商场扎堆,破坏了乡土文化和生态环境。
问题背后在于开发理念。一些地方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家乐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发展产业一哄而上;一些地方有了规划,但盲目追求与城市接轨,乡村旅游,简化成到乡村吃饭、购物、住酒店,乡村旅游的乡土味越来越淡。
乡村旅游一定要符合农村实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让人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魅力就在于城乡环境的不同特质,不少市民希望远离城市喧闹,纾解内心乡愁,乡韵乡愁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如果农村出现园林化、模式化、城市化景观,城里人还会去吗?因此,科学的规划,应该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乡村,根据各地条件,有规划地开发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特色项目。
乡村旅游规划应当定制化,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避免大拆大建。由于受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有些构建独特,布局精巧,文化沉淀极为丰富,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切忌随意改造乡野,刻意造景,造成千村一面,让人感到失真与乏味。国家倡导“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新农村建设”,其用意也在于强调保护农村原有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
乡村旅游也是文化产品。除了富民富村,乡村旅游更承担着保护自然环境,保留农耕文化,传承传统民俗的重要使命。当前,农田风光越来越少,乡村文化日益边缘,不少文化遗迹和传统民俗甚至濒临消失的困境。规划乡村旅游,也要以保护文化为导向,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让游客在观光休闲之余,更能接受文化的洗礼。
喧闹中的点点宁静,水泥森林中的片片绿洲,陌生环境中的暖暖乡情,无论作为旅游产品,还是文化产品,这些才是乡村旅游的内核,乡村旅游多些“乡土”味,才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拍照景点给你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