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人物:一人一秤一台戏
一人一秤一台戏
“八朝古都”开封人杰地灵,在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上善门东侧,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古香古色的小景点,它就是被誉为“一人一台戏,小点子取得大效益”的“大宋公平秤”景点。该景点的主人公是开封市多才多艺的下岗职工王惠。
一
1999年1月1日,王惠从开封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下岗。生于开封、长于开封、热爱开封的他受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哺育,学生时代就是一名十分活跃的文艺工作积极分子,喜欢唱歌、快板、相声、书法,谈吐幽默、语惊四座。到国有企业工作后,他很快成为基层工会主席、厂团委专职宣传委员,并被厂党委推荐到市委党校大专班学习,成为厂里的政治文化工作骨干。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王慧所在的企业破产了。王惠虽然早有预感,但心中仍然惴惴不安。他在厂里工作20多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企业,所以对企业的破产深感痛心和惋惜。40多岁下岗,能干什么呢?王慧不等不靠不埋怨,第二天就骑辆自行车在市里满街转悠,看看能找到什么活儿干……
二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看到刚刚落成的著名景点清明上河园的书法广告,酷爱书法的王惠走不动了。他勉强凑够了一张门票钱,进到园里溜达。勾栏瓦肆,民俗绝活,孙羊正店,王员外招亲,一座虹桥飞架东西……园内一派东京清明胜景,看得王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忽然,他从一幅《清明上河图》上看到一位老者正在用一杆大秤称粮食,周围人声鼎沸、场景热烈。这杆秤拨动了王惠的智慧之弦,启发了他的灵感——要是把秤与开封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做个景点怎样?
王惠想起了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当年,陈州三年大旱,颗粒无收,大贪官王逵乘机“大秤进、小秤出”,百姓苦不堪言。包公奉旨到陈州查看放粮,凭着一杆“公平秤”惩治了贪官、抚慰了百姓,使贪官遗臭万年。王惠想,如果自己在清园里把这杆秤和包大人结合起来,用秤代表公平,包大人的“黑脸精神”代表正义,那么既体现了厚重的大宋文化,又彰显了刚正不阿的包公精神,如果再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为游客量体重,一定能起到轰动效果!主意一定,说干就干。他征得清园领导同意后,花70元买了几根杉木杆搭架子,又花80元买了一根金丝楠木做大秤。于是,这个投资150元的“大宋公平秤”景点在1999年1月26日正式开张。
干事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对于这个景点,家里人并不支持他。爱人说:“你当了这么多年工会主席,又是党员干部,现在却要像耍猴似的挣钱,能拉开脸吗?别难为自己了!”王惠说:“下岗不可怕,怕的是放不下党员干部的架子,改不了干国营才算就业的旧观念。我凭自己的本事挣钱,怕啥?”
话虽这么说,但真到开业那天,王惠却心慌了。园里人来人往,哪能不遇见熟人?穿一身古装,戴顶包公帽,站在一杆大秤前吆喝,他还真有点难为情!头一天,他站得老远,看见熟人急忙躲到附近店里。这样一来二去,他光顾着躲熟人了,根本没有称几个人,除去管理费还赔工夫钱。回到家后,爱人对他说:“不行就别干了,今天还有朋友打电话邀你去干活儿呢。”
晚上,王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自己40多岁了,改行能做什么呢,别帮不了朋友再给人家添麻烦;再说,自己现在的路子并没有走错,错在自己拉不开脸面……第二天正好赶上星期天,园里举行活动。他认为这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于是狠狠心拉下脸来大声吆喝。王惠站在秤前,一位老人过来看热闹问道:“这儿吊着杆大秤卖啥呢?”王惠大声回答说:“大爷,这秤可不是卖东西的,是专给游客量体重的。您老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您坐这儿,我免费给您量一量体重。”老人刚刚坐定,王惠就亮开了嗓门:“大宋公平秤,老包给您量体重。眼前铺开幸福路,您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背不驼,腰不弯,红彤彤党徽挂胸前。历尽沧桑不计年,春风化雨润心田。”众多游客从来没见过这样给人量体重的,都围过来看热闹,大爷的老伴儿也十分开心。王惠趁势即兴又来了一段:“老同志、老干部,还是老伴儿的‘贤内助’。你打酱油她打醋,她拖地来你协助。幸福生活赛蜜甜,您126斤刚够数!”游客越聚越多,争先恐后纷纷要求量体重。
一位小姑娘坐在秤盘上抬头看着王惠说:“大叔,给我也来一段!”王惠思忖片刻说道:“蓝莹莹的天,清凌凌的水,祖国的花朵就是美。不胖不瘦、聪慧莹秀,将来可成为博士后,体重正好66斤。”孩子的父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周围一片掌声。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抢着量体重,王惠忙得满头大汗,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更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创意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天地之间有杆秤,人心就是定盘星”。王惠的景点成功了,梦想实现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景点参观、拍照、称量。为扩大宣传,王惠撰书了一副楹联:上量名流贤士,下称黎民百姓。横批:水浊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