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戏产业因疫情宅家影响而逆势“红火”。在此背景下,网络游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娱乐选择,一些付费类网络游戏的消费纠纷也逐渐凸显。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众多消费者对有关网络游戏消费纠纷的反映,经初步梳理,主要有虚假宣传、单方免责、擅改道具等三大乱象。
乱象1 虚假宣传
游戏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
中消协指出,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通过文案、视频等形式宣传游戏产品的卖点,如人物形象、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但是其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中消协表示,网络游戏经营者利用文案、视频等宣传方式直观详细地展现游戏人物、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所作说明和展示应与消费者购买游戏产品的实际情况一致。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应实事求是作出说明,并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虚假宣传,或者误导消费者。
乱象2 单方免责
以不公平规定为经营者免责
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对上线游戏产品的展示视频中加贴“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的声明,涉嫌利用不公平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四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用户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合同成立。”
中消协认为,网络游戏经营者销售给消费者的人物形象、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应当和上线推销时的宣传展示一致,不能以消费者购买后的实际为准。消费者看到游戏产品的文案、视频等具体说明,购买了相关游戏产品,双方形成了消费合同关系,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能借助“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的声明,使双方约定处于不确定状态,甚至以此为自己违反约定开脱和免责。网络游戏经营者的这种声明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违背公序良俗。
乱象3 擅改道具
选择权、财产权受损害问题
一些消费者反映,网络游戏经营者未经其同意,以游戏产品的优化、升级等名义,擅自变更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消协认为,消费者购买的网络游戏人物形象、道具等产品,具有财产属性,是民法总则确认保护的财产权利。由于网络游戏产品的虚拟性,其占有、使用均在游戏之中,消费者对已购产品的控制能力有限。网络游戏经营者不应借助自身优势,未经消费者同意,以升级、优化等名义,擅自变更消费者已购产品的实际功能和效果。实践中,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还在服务协议中以单方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概括授权,同意公司对游戏中的任何内容或构成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已购买或正在使用的角色、游戏装备、游戏道具的美术设计、性能及相关数据设置等)所作调整、更新或优化,且不会追究公司任何法律责任,这种做法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索赔权,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中消协网站消息,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的诸多特点进行解读。
据中消协官方微信号15日消息,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中消协公布的涉疫情四大投诉热点问题显示,出行投诉航空居首,旅游退订扣费高。
今天(3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与前两年相比,表现基本一致、总体良好,但“消费维权”方面连续3年得分最低。中消协秘书长朱剑桥认为,这其中既有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原因,也有基层专业维权力量薄弱的原因。
3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文章 。其中就“游戏宣传的卖点和实际效果不符”、“游戏涉嫌利用不公平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游戏经营者未经同意擅自变更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玩家关注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消毒液、温度计等商品需求量大、供应紧俏,一些电商商家借机实施诱购、“砍单”等不良营商手法牟取不正当利益,中消协已对此展开调查。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中消协监督:疫情防护产品“砍单”商家出来走几步》,建议电商平台应加强对诱购等不良营商手法的管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综合分析各方信息指出,消费者对口罩产品要有正确认知,不必追求最高等级,应正确使用,避免浪费。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人们纷纷买年货、添新衣、选景点、订年夜饭等,做着各种迎接新年的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提醒,春节期间,应做到理性消费,过个欢乐祥和年。
春节临近,消费高峰期也来了。今年过年给家里人买点啥?怎么买?哪些陷阱要避开?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消费提示。
今年“双11”,网红直播带货备受热捧。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网红卖货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效率,但也出现营销夸大其词、产品质量注水等乱象,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