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李明胜)20天,32000余平方米垃圾专用覆盖膜已铺就,作业面边坡四级阶梯初见雏形,650多米明、暗渗滤液收集沟建成,21000多袋黄土压实到位。这是信阳市城管局环卫处用行动与担当书写复工复产后的首个答卷,预示着该处雨污分流战役工程首战告捷。
随着近年来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推进,中心城区垃圾处理场雨污分流建设也提上日程。为切实加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和杜绝雨雪水进入处理环节,最大程度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环卫人牢记职责,始终把垃圾处理场雨污分流问题做为大事来抓。
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强对流天气将增多,降水量大。同时,进一步抓牢抓细环境污染治理,减少财政投入成本,复工复产后,他们不等不靠,在局党组领导下,未雨绸缪,与时间赛跑,经过深入调研,在原有雨污分流系统的基础上,查缺补漏,聘请专业设计单位,拿出了费用低、投资少、效果大的方案,进一步完善垃圾场雨污分流工程,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迅速组织实施。此次雨污分流工程细分为四项工作:一是根据方案设计的雨水走向,构建垃圾堆体作业面;二是对新增的垃圾堆体作业面实施专用膜全覆盖;三是对垃圾场边坡实施四级阶梯式建设;四是对新覆盖的垃圾专用膜进行土袋压实。
垃圾集中堆放会产生异味,随风吹会对周边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按照规定垃圾处理场需要定期对新增垃圾区域实施专用膜覆盖,覆盖需要两道程序,首先对垃圾进行黄土压实,而后在上面铺上专用膜并用袋装黄土压实。垃圾上方铺就一层黄土可以用机械操作,但最难的是专用膜铺上后,专用膜压实工作就要靠人工来完成。 这些黄土从取土处到专用膜压实处,最近距离20米,最远距离280米,全部需要人抬肩扛。自工程开工以来,环卫人深知时间紧迫,全处在编人员100多人,除留下正常值班人员外,环卫处机关、环卫监察队、垃圾处理场共97人全部投入雨污分流工作。分为三个突击队,一队背抬组、一队装填组、一队封口组。一袋土大约有三四十斤,连日来,大家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脏的环卫精神,土一身灰一脸,有的手磨得起了水泡,腰都直不起来;有的在封口时,不小心划伤了手,但轻伤不下火线,依然坚守;有的晒出了“口罩脸”。就是靠着这种拼劲,21000多袋,约400多吨黄土,搬运行程约2000余公里,垃圾场穿上了新“雨衣”。
垃圾暴露在空气和雨水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渗滤液主要由雨水以及垃圾自身发酵产生的液体构成。未实施雨污分流前,垃圾场库区每天垃圾渗滤液很多,库区的管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较大。为了降低成本,此次雨污分流中,又构建了地上300米、地下350米渗滤液收集沟,使大量的渗滤液与雨水分离,降低了处理成本。与此同时,对垃圾处理场边坡还实施了四级阶梯式建设,缓冲了因坡陡而易发的滑坡风险。
据测算,通过雨污分流工程系统的实施,垃圾处理场雨水收集处理将达到90%以上,有效避免雨水混入到渗滤液中,节约了渗滤液处理成本,同时,避免和防范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有力推动了信阳市“治污降霾”和环境保护工作。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0376-6880376,投稿邮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