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同时,还要开展高水平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
新乡医学院校长 任文杰
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同时,还要开展高水平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民众对于医学教育极端重要性的感悟更加真切。一方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恪尽职守、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药品和疫苗科研攻关,加强日常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成为帮助大众理性看待疫情变化和发展的引导者、宣传者。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他们作为“准医生”在疫情一线的表现更加出彩和耀眼。可以说,抗击疫情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在全国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同“战疫”中,优质卫生资源的短缺以及分布不均衡的主要矛盾更加凸显,人民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渴求从来没有这么强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幸福、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人民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向往和高素质卫生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健康中国战略的长远考量,必须把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加速再提质。
一、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对于高等医学教育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不仅涵盖了以往的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特色发展,更是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符合医学教育由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的大健康、大医学理念转变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宏观指标来看,无论是数量、质量、结构,还是匹配度、有效性等方面,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医学教育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均衡发展,而不是目前医学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处“无话语权”和“不能发声”的地位;从供给体系来看,就是有效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现在大量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而广大基层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医护人员缺口相当厉害;从教育结构来看,硕士、本科、专科学校的比例以及各类学生的规模等比例协调,而不是现在正“金字塔”结构,不仅全国开展本科临床医学教育高校少,而且7年制和8年制医学生更少,博士、研究型硕士数量也是少之又少,大专和中职教育占量较大,“金字塔型”医学布局塔尖太尖、塔体太粗;从质量角度来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得保证,扭转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医院工作,需要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资格证通过率低;从医学教育的供方来看,医教研要协同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解决医学高端人才紧缺问题、研究生存量不足以及基层卫生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问题。
二、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既是一个考验我们国家综合治理和保障能力的大战场,也是一个医疗卫生健康教育的大课堂,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不仅受到了教育,也得到了磨炼,通过抗击疫情凝聚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正能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每个人的领会和理解更加深刻,特别是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不仅高度评价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更是对医学教育寄予厚望,对医学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发展、内涵建设全面加强、改革攻坚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医学教育事业也即将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我们必须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这次疫情防控的历史性大考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加凸显,要推动医学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释放潜能”的发展主线引领下,按照“五个坚持”、“五个围绕”的加快实施。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医学社会实践,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培育“德医兼修”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新型人才。
——坚持医教协同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准发展“方向盘”,用足用好健康中国和健康产业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核心作用,加大资金和配套支持,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最大释放政策红利,破除医学教育发展桎梏,形成多维联动、协同育人、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和体制。
——坚持改革创新思维,紧紧围绕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找准发展“新坐标”,通过“双一流”带动战略,深挖医学品牌底蕴,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力争在学科评估、国家奖、ESI等代表性方面,引领医学教育发展方向,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构建适应行业特点的新医学教育模式。
——坚持质量为上导向,紧紧围绕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要素,按照“新医科”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建设标准,提高医学教育准入门槛,推进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建立医学预警和退出机制,以岗位能力胜任为导向,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精尖和“沉得下去”人才为目标,实施分层次定位精准发展战略,打好发展“组合拳”,加快形成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的新格局,整体提升医学教育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紧紧围绕政校企合作的共享共建,聚焦“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建设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瞄准医学前沿,整合汇聚优质资源,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和健康服务需求,加强产教融合和实践育人,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深度发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发展“新气象”。
三、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统筹高等教育全局,高站位高层次进行规划。要谋求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医学教育置于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为医学教育谋求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把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抓紧抓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绘就了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是指导今后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规模、布局、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依据。我们要按照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工作,统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推动医学教育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尽快落到实处。
2.加速人才培养层次转型,努力构建医学教育新格局。依据卫生人才市场实际需求、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因素审核医学教育招生计划,统筹规划全国医学教育的总体规模与层次结构,力求达到市场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第一层次。以综合性大学为主力军,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医学教育达到国内领先,甚至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八年制长学制教育,重点解决医学高端人才紧缺问题;第二层次。以医学本科高校为主,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型和应用型或二者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为主体,医学教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型医学硕士规模,解决医学研究生存量不足问题;第三层次。以医学专科学校和职业院校等地方专科学校为主,定位在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为主体,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大力培养基层医院紧缺专科人才,重点解决医学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问题。
3.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加大医学学科扶持力度。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太少,除了教育资源发达的省市,这种状况在中西部省份的高校中更是突出,很多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医学院校只有硕士授权而无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国内高校人才引进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博士授权点已经成为制约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以落实国家“双一流专业”和“双万计划”建设,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学位点与学科发展规划建设方面要优先考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增加医学博士点数量,全部医学及其相关学科均设硕士点,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和办学层次。
4.深挖现有医学教育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引领作用。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基本上都是高校合并而来,学科实质性融合还未真正实现、校区的地域分割限制教育资源共享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发展的桎梏。可以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比较成熟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大学、医学院(部)和附属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新的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模式,保障医学教育前期基础教学和后期临床实践的完整性。
5.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医学院校须结合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充分挖掘自身办学特色,加强产教融合和实践育人,全面培育政校企合作的共享共建。一是积极融入国家健康战略和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医学中心、科研平台转化中心。二是深度参与地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在生物制药、干细胞研究、治未病、基因检测等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实施哲学社会学科繁荣计划,力争成为政府卫生健康事业决策咨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四是建立科研绩效评价和协同创新激励机制,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和成果转移转化。
6.全面推进开放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直接通路。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鼓励、支持更多的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校管理、文化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充分利用好国内外多种办学资源,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引导、健全考评机制、创新模式管理、构筑搭建平台等途径,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国际交流、服务地方、管理创新等领域,提高开放办学的水平和层次,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河南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构想和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